Ivory Tower International
象牙塔国际传媒
我们希望成为一座分别为圣的象牙塔在这末后的时代与您一同尽心同行天路。​
  • About Us
  • Contact Us
  • 分别为圣博客
  • 资源汇总

爸爸访美见闻(上)

3/23/2020

0 Comments

 

​第一次坐飞机          我和老伴于2011年6月23日早大约7点半左右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登上达美航空公司的班机,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飞机上一排排整齐座席,各种肤色,不同国籍的男女乘客,她们中间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也有呀呀学语的孩子。在工作人员指挥下,一切都显的那么井然有序,顺理成章。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和周围的人轻声打着招呼。当飞机缓缓地行驶在跑道上,透过窗口看到机场上笼罩着一团轻雾,雾越来越大,飞机终于停下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飞机终于又跑起来,而且越来越快,在呼啸声中冲向天空。这时候飞机正在望高空爬,比较颠簸,难免有些紧张,等飞机进入航道,正常飞行,原来是这么平稳。耳边只听得均匀地发动机声音,看见窗外一闪而过的蓝天白云。兴奋之余,我不免又想象起来,地球的那一面到底是什么样子?风土人情又是如何呢?飞机在浩瀚的天空中平稳飞行,透过舷窗,可以清晰地看见下方大片大片的白云,明媚的阳光和煦地照耀在飞机巨大的机翼上,我们就像一只巨大的鸟,正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去。      我们乘坐的这趟航班,终点是日本东京,我们的邻座是一个留学生,这个青年人非常热情,当他知道我们是第一次去美国探亲时,便详细说明了在东京机场换乘时应注意的事项。他反复告诫我们在换乘捡票口,千万不可乱走和同时离开,以免错过登机时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时我还納闷,这青年为什么这样咯嗦,后来才知道青年人的担心是满有道理的。年轻人的好意,在这里再次谢过了。这时候飞机已在我国东方海面上空飞行,透过舷窗,看到外面霞光万道,瑞气千条,远处水天一色,碧波万里,令人心旷神怡。机舱内人们谈笑风声,语言各异,虽然听不清说些什么,但完全可以看出大家的心情好极了。古典小说中各路神仙腾云驾雾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也莫过如此吧!       现在飞机是正常飞行,速度特快,而且非常平稳。完全没有颠簸的感觉,出乎我的想象。将近中午空姐送来免费的午餐,午餐很丰盛,有主食,副食,还有各种水果。用过餐后没多久,听别人讲,快到日本了,忙向窗外看去,只见蓝天白云,别的什么也没有,未免太性急了吧,飞机还没降低高度呢。不一会飞机开始慢慢下降,终于看见了山川,楼房,河流,草地,缓缓地降落在东京国际机场上。     在东京机场换乘期间,承蒙那位留学生的提醒,基本 上没费什么周折,只是在检查站上,我的水果刀被没收了。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说话,我也听不懂,连比带划,大概是说我的水果刀太长,这些雁过拔毛的小日本。我们这次换乘的航班,是从东京飞往美国的明尼阿波里斯圣保罗国际机场的。上去才知道比上次的飞机大的多。每排座位坐10人,前后舱加起来约50排。所有的乘客加工作人员共有500多人组成一个大家庭,在茫茫夜色中飞跃太平洋,想起来真让人兴奋不已,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飞机在下午三点多钟飞上天空,空中雾气蒙蒙,俯阚东京,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模糊不清。我想象中的东京,应该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近乎有些古老。当然在空中高速中所看到的现象,如过眼的烟云,并不一定切合实际。我不禁在想,这样一个弹丸島国,究竟凭什么力量在二战中蹂躏大半个中国乃至东南亚达八年之久。但历史就是如此,不由你不承认。飞机在茫茫夜色中航行,播音室已停止了播音,只有电视屏幕上还清楚地显示着飞机飞行的高度,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等。大多数乘客都已昏昏欲睡,只有少数人还在低声私语。还是在刚上飞机后,乘务员给每位乘客发了两张表格,要求填写。由于我们对英语一窍不通,只好找人帮忙。一位中国老教授,热情地帮助了我们,当填写到在美国的女儿的家庭住址时,我们傻眼了,我们并不知道她的详细住址,只知道是在爱荷华。电话中女儿明确告诉她们全家到机场接我们。她给我们打印的材料,让我放行李包里托运了。没有办法,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这支小插曲,对我们的情绪,并没有多大影响,这次旅行,心情还是满愉快的。这时夜已深了,望着窗外黑沉沉的夜空,听着有节奏的飞机航行的声音,我也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过海关    也不是什么时间,我们从梦中惊醒。人们都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喇叭里播送着清脆而又甜美的声音,但我们无缘享受。我们随着人群,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缓缓地走下飞机。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恍恍如隔世的感觉。稀里糊涂地来到海关,接受海关人员的检查。     第一道关口是检查每个人的机票和签证,以及在飞机填写的表格。通过以后才能去行李大厅的旋转平台上取自己的旅行包。我们在第一关就出了麻烦,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我们仍觉得手足无措。     我们按顺序坐在排椅上。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白皮肤的年轻小伙,他高高的个子,卷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长长的睫毛。他态度很和气,看了看机票和签证,又看我们填写的表格,轻轻地摇了摇头,开始询问,他说的是什么?只有天知道。但我明白他的意思。连比带划地告诉他我们的其他材料都放到旅行包里托运了,费了好大劲,他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拨通了我女儿的电话,    询问了一下,这才开了一张单子,让我们去拿旅行包。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包,找出那些材料,交给他办理完手续,总算过了第一关。天哪,我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昨天晚上就一直担心的难题,终于尘埃落定。在这以后,没遇到什么麻烦。我们随着人群通过安检,从海关大楼电梯上走了出来。 美国小镇生活      女儿一家三口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见了面自然有一番亲热,小外孙长的活泼壮实,瞪着两个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他很不情愿地让我抱了一会,马上又回到妈妈的怀中。不一会,女婿已开车过来。我们上了车,随着川流不息的车流,向南驶去。从阿波里斯到我女儿家,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这段高速公路大部分是限速65英里。美国的高速公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我原本以为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 ,其高速公路定会非常豪华,可现在身临其境,不免有些失望。这条公路是贯穿美国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但其设施,却非常平常。它属于分隔式双向四车道,路面比较平坦,两侧设有大约1米高的防护栏。路边各种交通标志非常醒目。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我们来到一湖边的小镇。       
   这是美国爱荷华州中北部的一个偏僻而又美丽的小镇。她坐落在CLEAR   LAKE湖畔,CLEAR     LAKE是一个天然内陆湖泊,总面积大约是12平方公里,总体形状呈椭圆形。在西南方向又伸出一个圆形,两个圆的衔接处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岛。小岛面积不大,看样子没有人居住,岛上树木繁多,周围水草丛生,是个幽静的去处。CLEAR     LAKE湖水清澈见底,野鸭成群,各种水鸟翩翩起舞,飞翔在蔚蓝的湖面上。湖的周围几乎全是住宅,各式各样的小别墅环湖而建。靠湖的人家都有一条延伸到湖中的木板通道,通道附近停靠着各式各样的小船。      每年五一前后,政府部门在中心公园设有游艇一只,定时环湖游走。游艇靠水轮拨水前进,速度不快,环湖一周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游艇分上下两层,设有桌椅,上层的每个圆桌上都有一个大大的伞盖,又遮雨又防晒。下层船舷两边玻璃窗明亮宽大,游艇在宽阔的湖面上缓慢行驶,各种景色尽收眼底。微风袭来,碧波荡漾,各式小船,竟相争流,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小汽油艇拖着小杉板,上面站着一个人,呼啸而过,趟出一道深深的水沟,一声声尖叫伴随着波浪的轰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好玩而且会玩的美国人,尽情地享受着生活。每到周末,湖边的天然浴场里挤满了各种肤色的人,在水中喜戏,大大小小的野鸭子一点也不害怕喧闹的人群,照样我行我素,游戏追逐。    

     小镇的居民住宅基本上以环湖而建为主,户与户之间相隔几米和十几米不等。住宅前后都有草坪,各种树木(松树、槐树、楸树等等),树形各异,郁郁葱葱。小镇因湖名而得其名,小镇的住宅别墅,几乎找不到两处完全相同的,完全是因地形而建。可谓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只要是没有积雪,吸尘车定期沿街清扫。冬天下雪,推雪车会随下随推。各家的垃圾每星期拿出来一次,垃圾车随后清理。        小镇的居民大多数白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素不相识,碰面也会礼貌的打招呼。即使是她们开车,我们步行,只要是迎面而来,也会在车内摆手示意。尤其是在行人横过马路的时候,他们总是示意让行人先走,行人再多,也从不着急,耐心等待行人安全穿过马路为止。在没有红绿灯的交叉路口,他(她)们都是完全自觉地停车,让行。按先后顺序重新行驶。即使是在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没有闹市交通人员管理的情况下,依然如故,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无论在繁华的闹市还是在偏远的野外,几乎听不到汽车喇叭的叫声。这里的人们都能自觉地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早上出来遛狗的人,都自觉把狗的粪便用方便袋装起来放到垃圾桶里。有的人可能不信,但事实的确如此。这良好的习惯,完全是自觉的,并不是什么人或者政府法令强制执行。        在女儿家开始几天,由于时间差,我们白天老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一个星期以后才慢慢恢复过来,对周围的环境有一些了解。女儿家的房子不大,分上下两层,共有120多平方。上下加起来,光门就有9个还多,客厅和餐厅连在一起,上下两层都有卫生间,,一个办公室。弄得满满当当,七拐八弯,和龙门阵差不多。从墙壁到地板全是木制结构。房子前后都有门和阳台,前边小,后边大。门都是开在房山上的。四面都有窗户。靠着主楼有个小车库,车库是卷帘门,前门和车库门对着大街,大街对过的那一排建筑紧靠着湖边。       住在那里人们,据说都是有钱的人家,他们每年上缴的地税就足够平常人家的生活费。沿大街向南大约200多米,湖边上有一处天然浴场。浴场的左侧是一个停车场,专门停放房子车。每到周末就有不少的人家到这里住上一两宿,享受夏令营的生活。当然只是在夏天。天然浴场旁边有一片长100多米宽10多米的沙滩。环保人员定期用机械平整,在炎热的夏天,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洗浴,周末就更多。湖边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树荫下有不少简易桌凳,供人们休息。环保部门还专门在这里建了一个餐厅,不少人在这里举行生日庆典、朋友聚会。  第一次见亲家         女儿的婆家住在离我们住的这个小镇大约40公里的农场,她们夫妇二人已经六十多岁了,经营了大约1500英亩土地(相当于9000市亩),他们的小儿子在明尼苏达州的保险公司上班。每年农忙时雇佣两个短工,春种秋收加起来一共干两个多月的活。他们的土地只种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割,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各种农业机械的驾驶室里都有空调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只有在地两头掉头时才使用方向盘。机械正常作业根本不用全神贯注,非常轻松。无论玉米或大豆,行距都是90公分左右,株距非常密,玉米不足10公分,大豆就更不用说了。康拜收的玉米和大豆都非常干净、干燥,直接入库。我也是农民,可我们的那点地还没有人家仓库面积大,简直无法相比。可是,反过来讲,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中国人在有限的土地上,依靠自力更生养活着差不多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有剩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女儿的婆家住在离这里大约40公里的农场上。第一次会亲家是在我们来美国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记的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们和女儿全家开车前往。汽车在平坦的柏油上行驶,时速在55英里左右。路两边全是绿油油的庄稼,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大豆。一路上只路过一个村庄,其余的便是那些零星的农场庄园分布在公路两旁。农场主大都建有圆柱形粮仓,粮仓是不锈钢结构,呈灰色。粮仓的数量多少不等,可能是根据各自的需求而建。         



  来到目的地,见到了亲家夫妇,和她们的亲朋好友。由于是初次见面,语言不通,这可忙坏了女儿,她一方面要互相介绍认识,还要翻译各自的问候,一周岁的外孙还闹着要吃奶,真是不亦乐乎。寒暄过后,大家在一起闲谈,我女儿在一旁做翻译,从生活习惯到风土人情,从农作物丰收到饮食起居等,无所不谈,气氛非常融洽。最后大家在一起用餐,午餐非常丰盛,完全是西方的风格,有烤肉、面包、土豆泥、烤豆角、各种水果等等,有的干脆叫不出名堂,满满的一大桌,虽然不大合乎我们的口味,但也觉得很新鲜。她们家族都信奉基督教,不喝酒,不抽烟,只喝饮料,凉水还要放冰块。女儿弄了两杯热水给我们,她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好像在问?大热天为什么还要喝热水?真是不可思议。中外亲家的第一次见面,可以说双方都非常满意。          这里农村人的生活和城市人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只要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汽车。无论干什么,都是以车代步,除非是散步和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人们生活的所有需求,都要到超市里去购买。付款方式几乎全部用信用卡,当然你付现金也可以。买了商品后,觉得不满意,只要是不毁坏商品的标签,随时可以更换或者是退货。收银员及工作人员态度都非常友好,而且耐心。记得还是在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女儿带我们去逛超市,看到一款电子手表,样式我非常喜欢,女儿就给我买了一块。谁想带了半年以后,表链坏了,扔了觉得怪可惜的。于是在我们又去那家超市的时候,顺便把表也带了去,我们的本意是去重买一个表链换上,可怎么也没想到,到了那里,售货员一看表链的情况,二话没说,就给换了一块新的手表。我们都觉得过意不去,而售货员却说“没关系,这是应该的。”象这样的事情,在我们那里,恐怕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     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超市和饭店,秩序都非常良好。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刚来美国的前两个月,处于好奇,看什么都新鲜。时间一长就不行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明显地表现出来,看什么也不那么新鲜了,有的地方就觉得别扭。例如:年轻人对老年人直呼其名、一家人吃饭,谁也不招呼谁,显得非常陌生。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的障碍。这地方中国人太少,我们不懂英语,别人说话我们听不懂,我们说话别人也听不懂,太难受了,这种滋味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体会的到。从这时我开始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人,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甚至连与自己不和睦的人都想,能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吵上一架,那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情!女儿发现了我们思想上的变化,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调整我们的情绪。先后两次带我们去逛动物园,去明尼苏达全美最大的室内超市(Mall of America),另外还看了两场NBA球赛。鉴于以上种种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情绪逐渐调整过来。(待续)
作者:丽明的爸爸,2012年初次访美写下的见闻。他的视角比较独特,希望从他的角度了解跨越重洋探亲的父母眼中的美国。他经历过文革,大跃进,饥荒,如今来美国五年来,学英语、考驾照,看现场NBA,信了主,很期待他的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No need to be fancy, just an overview.

    Archives

    March 2020

    Categories

    All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