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的吓人,一道道闪电夹着隆隆的雷声,呼号的大风裹着豆大的雨点,无情的泼向这座孤寂的屋子,好像要把它连同里边的三个孩子两个小脚女人一口吃掉,以彰显它的威严。屋子里人依偎在一起,母亲抱着我围着唯一的一床破被子,用手掌轻轻地在我的肚子上揉搓,刚才有几次母亲要到村里去,被我紧紧抱住,没有去成。
事实上外面下那么大的雨,刮那么大的风,泥泞路滑,我母亲那样的小脚是根本无法行走的,即使走到村里又能怎样呢?深更半夜,举目无亲,那么偏僻的小山村,在当时的年代里是绝对不会找到医生的。这时候的母亲只有不停地哭泣和唠叨的份了,她说她后悔不该把我带出来,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向我父亲交待?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把这么多不幸加在我们身上⋯⋯
或许是母亲的眼泪引起了上帝的同情,也许是母亲那温暖的手掌会妙手回春,我的肚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好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这病来得突然,却也好得利索,母亲破涕为笑,双手合十,虔诚地感谢观音菩萨的保佑。
第二天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但刚下过雨,路非常难走,再难走也得走,因为我们的肚子早就饿的咕噜叫了。讨饭的人,武侠小说里称之谓丐帮,天下第一大帮派。其实不然,他(她)们是社会上的最弱势的群体,他(她)们受尽欺凌,嘲讽,直至谩骂欧打。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只要还有一点办法,任何人也不会走这条路的。
我们讨饭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讨饭的地方,是县城东北方向的山区,其实他们也不宽余,虽然土地多一点,但山高地薄,连年自然灾害,也是吃上顿没下顿,哪里有余粮剩饭周济我们。只有少数的好心人,看我们可怜,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沿街乞讨,心下不忍,才会省出一口给我们。
讨饭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很难,特别难。母亲带着我讨饭,实际上就是母亲一个人讨饭,给我们两个人吃。那时候是最困难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不够吃,有时一口气跑上十几个门,讨上那么一口半口,母亲总是先给我,她自己饿着肚子,吃饭的时间就那么长,有时跑不了几个门就过了饭时了。所以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我们母子二人尚且如此,那么和我们一起的二奶奶她们母子三人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记得有一天,我们路过一个叫做留山西的村庄,在村口碰到一群半大的孩子,他们正在一起玩耍,可是一看见我们,马上就往村里跑去,他们一边跑一边喊“讨饭的来了!讨饭的来了!”接着就各回各家, 只听见啪!啪!啪!的关门声。
这刺耳的声音,直戳在我们的心窝,它让人无奈,让人悲哀,让人无所适从。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刻骨铭心。那一天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因为那一天我们都饿了肚子,两个母亲都搂着自己的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江河横溢。晚上我们母子五个人依偎在四面透风的场园屋子里,倾听着外面树林里低沉的风声,象是有人在窃窃私语,诉说着人间的不幸。
翻过一个山头,我们来到了“留山东”,这个村庄和“留山西”一山之隔,但民风民俗却迥然不同。他(她)们态度和善,对待我们这一群老少母孺,充满着同情, 在各个方面周济我们,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单身老太太,晚上让我们住在她家的厨房,地上铺着柔软的麦草,舒服极了,我和连均(二奶奶家的男孩)高兴地直翻跟头。我们大家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我们每个人都吃饱了肚子,并且还有剩余。
那几天村里办食堂,刚开始做大锅饭,做的不太好(有点酸酸的),他们不愿意吃。这样一来就成全了我们,那种地瓜干面做成的饼子,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美味佳肴。我们在这个村里逗留了三天,这是我们讨饭生涯中最幸福的三天,临走的时候我们三个孩子都恋恋不舍。只有一山之隔,两个村庄的名字也只有一字之差,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们做人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山间的小路上走着几个衣衫破旧的人,两个小脚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她们每个人手中都拄着一根木棍,可不敢小瞧这根不起眼的木棍,它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平衡,在坡陡路滑时作用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在武侠小说中叫做打狗棒,对付那些见到我们这些讨饭人就疯咬的狗,没有它是不行的。昨天晚上刚下过一场小雨,路上有点儿滑,我们走不快。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上太阳刚刚升起,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林把大地,田野,还有我们都披上了彩霞,各种鸟儿在树林里叽叽喳喳的叫着,树林里有松树,杨树,槐树,等等。山沟崖边上还有许多歪脖子柳树,它们象垂暮之年的老人,伸长了脖子,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各种树木都披着短短的,齐齐的绿色外衣,象是刚刚被人用剪刀修理似的,她们的身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象孩子的眼泪扑扑啦啦的落在地上。路边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溪边的小草,排着整齐的队伍,欢送着小溪向山下跑去,还有那零星的野果花,委屈着脸,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
由于在“留山东”这个我们心目中的天堂里休养生息了三天,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我们两个男孩,更是跃跃欲试,老嫌这些女生走的太慢,其实我们哪里知道大人的难处,她们都已经快五十岁了,又是小脚,尤其是二奶奶,更是辛苦,她老人家的一条腿有残疾,平常走路都非常吃力,更何况泥泞路滑。再者我们离家已经半月有余,离家越远,她们的心事就越重,这样毫无目的地的乱走,何时是个头啊!所有这些,当时的我们,是根本不懂的。
看到路边越长越高的小草,树上越来越大的树叶,我听见母亲和二奶奶轻轻商量着归期。她们知道家中农活就要忙了,需要人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讨饭之旅快要结束了。这是我的前半生第一次,也是唯一次的经历。它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激励我发奋读书。在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从容面对。
事实上外面下那么大的雨,刮那么大的风,泥泞路滑,我母亲那样的小脚是根本无法行走的,即使走到村里又能怎样呢?深更半夜,举目无亲,那么偏僻的小山村,在当时的年代里是绝对不会找到医生的。这时候的母亲只有不停地哭泣和唠叨的份了,她说她后悔不该把我带出来,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向我父亲交待?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把这么多不幸加在我们身上⋯⋯
或许是母亲的眼泪引起了上帝的同情,也许是母亲那温暖的手掌会妙手回春,我的肚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好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这病来得突然,却也好得利索,母亲破涕为笑,双手合十,虔诚地感谢观音菩萨的保佑。
第二天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但刚下过雨,路非常难走,再难走也得走,因为我们的肚子早就饿的咕噜叫了。讨饭的人,武侠小说里称之谓丐帮,天下第一大帮派。其实不然,他(她)们是社会上的最弱势的群体,他(她)们受尽欺凌,嘲讽,直至谩骂欧打。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只要还有一点办法,任何人也不会走这条路的。
我们讨饭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我们讨饭的地方,是县城东北方向的山区,其实他们也不宽余,虽然土地多一点,但山高地薄,连年自然灾害,也是吃上顿没下顿,哪里有余粮剩饭周济我们。只有少数的好心人,看我们可怜,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沿街乞讨,心下不忍,才会省出一口给我们。
讨饭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很难,特别难。母亲带着我讨饭,实际上就是母亲一个人讨饭,给我们两个人吃。那时候是最困难时期,几乎家家户户都不够吃,有时一口气跑上十几个门,讨上那么一口半口,母亲总是先给我,她自己饿着肚子,吃饭的时间就那么长,有时跑不了几个门就过了饭时了。所以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我们母子二人尚且如此,那么和我们一起的二奶奶她们母子三人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记得有一天,我们路过一个叫做留山西的村庄,在村口碰到一群半大的孩子,他们正在一起玩耍,可是一看见我们,马上就往村里跑去,他们一边跑一边喊“讨饭的来了!讨饭的来了!”接着就各回各家, 只听见啪!啪!啪!的关门声。
这刺耳的声音,直戳在我们的心窝,它让人无奈,让人悲哀,让人无所适从。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刻骨铭心。那一天是我们最难忘的一天,因为那一天我们都饿了肚子,两个母亲都搂着自己的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江河横溢。晚上我们母子五个人依偎在四面透风的场园屋子里,倾听着外面树林里低沉的风声,象是有人在窃窃私语,诉说着人间的不幸。
翻过一个山头,我们来到了“留山东”,这个村庄和“留山西”一山之隔,但民风民俗却迥然不同。他(她)们态度和善,对待我们这一群老少母孺,充满着同情, 在各个方面周济我们,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单身老太太,晚上让我们住在她家的厨房,地上铺着柔软的麦草,舒服极了,我和连均(二奶奶家的男孩)高兴地直翻跟头。我们大家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我们每个人都吃饱了肚子,并且还有剩余。
那几天村里办食堂,刚开始做大锅饭,做的不太好(有点酸酸的),他们不愿意吃。这样一来就成全了我们,那种地瓜干面做成的饼子,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美味佳肴。我们在这个村里逗留了三天,这是我们讨饭生涯中最幸福的三天,临走的时候我们三个孩子都恋恋不舍。只有一山之隔,两个村庄的名字也只有一字之差,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们做人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
山间的小路上走着几个衣衫破旧的人,两个小脚女人带着三个孩子,她们每个人手中都拄着一根木棍,可不敢小瞧这根不起眼的木棍,它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平衡,在坡陡路滑时作用尤为明显。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在武侠小说中叫做打狗棒,对付那些见到我们这些讨饭人就疯咬的狗,没有它是不行的。昨天晚上刚下过一场小雨,路上有点儿滑,我们走不快。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上太阳刚刚升起,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林把大地,田野,还有我们都披上了彩霞,各种鸟儿在树林里叽叽喳喳的叫着,树林里有松树,杨树,槐树,等等。山沟崖边上还有许多歪脖子柳树,它们象垂暮之年的老人,伸长了脖子,尽情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各种树木都披着短短的,齐齐的绿色外衣,象是刚刚被人用剪刀修理似的,她们的身上都挂着晶莹的水珠,象孩子的眼泪扑扑啦啦的落在地上。路边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溪边的小草,排着整齐的队伍,欢送着小溪向山下跑去,还有那零星的野果花,委屈着脸,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
由于在“留山东”这个我们心目中的天堂里休养生息了三天,我们这支小小的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我们两个男孩,更是跃跃欲试,老嫌这些女生走的太慢,其实我们哪里知道大人的难处,她们都已经快五十岁了,又是小脚,尤其是二奶奶,更是辛苦,她老人家的一条腿有残疾,平常走路都非常吃力,更何况泥泞路滑。再者我们离家已经半月有余,离家越远,她们的心事就越重,这样毫无目的地的乱走,何时是个头啊!所有这些,当时的我们,是根本不懂的。
看到路边越长越高的小草,树上越来越大的树叶,我听见母亲和二奶奶轻轻商量着归期。她们知道家中农活就要忙了,需要人手,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讨饭之旅快要结束了。这是我的前半生第一次,也是唯一次的经历。它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它激励我发奋读书。在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从容面对。